近来,我去荒郊野外的乡村转了几圈,看看有无适合建禅林的地方。我还去了澳洲南传上座部不同佛寺,聆听尊者们的开示,考察澳洲南传上座部佛寺兴盛的原因。感受良多,颇有启发。 为什么我要去考察?因为世界各地禅修者增多,而汉系佛教经忏模式敲打唱念,只能在华语人群中保持。鉴于南传佛教禅修模式早已被西方英文系大众接受,所以,笔者特别去各佛寺参学,思考未来建佛寺禅林的架构。 在云水天涯的现实生活中,曾遇到一些老实真修的禅者,他们四处飘零的困境令我感伤不已。其实,我也是四处漂泊的禅修者之一,没有安定如法如律的佛寺禅林庇护,在滚滚红尘想找个宁静禅坐的地方,别提有多难! 目前,已知的一些佛教机构大多数推动商品化、经济化、世俗化,几乎不弘佛陀正法禅系。为此,笔者发愿:此生若有善缘,建禅林,弘正法,自利利他。 下面,把一篇旧文分享。愿禅修者,有善缘找到适合禅修处,安禅入定,解脱生死,趋向菩提。
在群里遇见了一位二十多年的旧禅友,彼此交流了一下修行近况。 她说: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禅修的道场,每个寺院都忙,每天有做不完的法事:上午诵经消灾,下午诵经超度,晚上念佛。她不想参加任何法事,只想一个人清清静静在大树下禅坐,修习止观禅法,日中一食,了生死苦。 我对她说: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修行情况,选择安静地方去禅坐,但红尘中的苦难众生需要佛寺僧众的教化。自修与外弘,这是出 家众的义务与责任。要知道,维持一座佛寺不容易,佛寺僧众必须自养,这是现实。当然,能够有安静如法如律的禅修中心,供大众禅修,再好不过。 目前,汉传佛教的大多数佛寺主要修学念佛法门,而禅宗道场打佛七。很少有专修止观的禅坐道场,你可以去南传上座部修习,你也可以发心建一座专修止观的道场,供养一切禅修者。 她说:太难了,三十年还是没办法。 又有其他禅修者,为“怎样才能找到如法如律的阿阇梨去依止修行,如何选择适合禅修的佛寺精舍”而烦恼。因为找不到适合的禅坐道场,有严格持戒者,不得不舍戒,脱下袈裟,回到俗家。 我聆听了他们出家修行遇到的种种磨难,感同身受。出家众来自滚滚红尘的不同阶层与不同文化背景,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业。虽发心出家修行,但所发的菩提心有大、小之差别:“有人为自己解脱,有人为众生离苦。” 在菩提路上的出家修行者,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逆缘与障碍,因每个人业力不同而呈现种种差异,并不是每个人出家都一帆风顺。有人出家非常坎坷,从开始出家就遇到不具格、不如法如律的剃度师。由于他完全对佛陀教法不了解,误入歧途成为光头俗汉的佛门外道之一员,却不自知。 一个人若真要选择出家修行的生活,笔者建议:“请谨慎考虑”。不妨先去如法如律的佛寺考察,体验出家人的修行生活,看看自己是否适合? 若决定选择出家修行,请严格遵守佛陀戒律,选择如法如律的阿阇梨去依止,以及选择适合的道场修行。千万不要以情相牵,更不要以自己的凡夫知见想出一套,不但让自己误入歧途,跌入邪教群魔的火坑,令自己痛苦烦恼,更引领无辜的其他众生,前仆后继地一起跳火坑,使大家都受骗上当。 鉴于出家禅修者难找如法禅修道场的问题,下面摘抄笔者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,提出个人建议仅供参考,并分享大众。愿菩提路上的道友,一切顺利,法安道隆。 祈愿:福人培福居福地,禅者安禅住禅林! 行愿 |
昨日看完你的信息,聆听你出家修行,从发心出家遇到不如法的剃度师,接着学佛法又被邪师欺骗,至今未找到适合禅修的佛寺安住,这些出家修行的苦楚与磨难,我非常理解。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,一些佛寺已商业化、世俗化,你想要找到如法如律的佛寺禅修难度的确比较大。 你说:出家五年来一直行脚,你走过无数佛寺,昔日的丛林均变成子孙庙。有些大师一个人拥有十几甚至二十几座佛寺,请世俗人工作看寺,也不让出家人在佛寺安住修行。晚上,大师开车去各佛寺收功德箱的钱,佛寺变成了大师的敛财之源。至于佛寺功德款流向何处,不得而知。信众们到佛寺烧香出功德款,却得不到一点佛法的真实利益。 听了你的经历,劝你一句:别看众生的贪、瞋、痴烦恼,先管好你自己。希望你在菩提路上,谨言慎行,照顾好自己的每个心念,别随外界乱转动。现在,政府出台有关宗教政策,对违规的各宗教大师会进行整顿与治理。 “莫道出家容易得,皆因累世种菩提”。你能够发心出家修行,是夙世善根福德因缘。出家菩提之路漫长,修行不易,请好好珍惜袈裟。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都应虔诚地祈求佛、法、僧三宝的加被,深信因果,坚强勇敢地面对苦难。须知:一切法无常、苦、无我,缘起性空,人生如梦如幻,如露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 世间无常,人生无常,一转眼有些人就消失在人间,随各自的业,流转轮回在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的六道中。愿你常生慈心,慈悲自己,并善待那些障碍你修行的烦恼众生,请原谅自己,也原谅他们。 关于寻找如法善知识的问题,网上有相关资料查阅。另外,你说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禅修的佛寺道场,一直未找到。你问佛经中的相关记载:“适合禅修的佛寺条件到底有那些?” 针对你的问题,摘抄《清净道论·第四说地遍品》中“十八种不适合禅修的精舍与适合禅修的精舍”资料发给你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 “第四说地遍品”中说:“为修习于定,舍弃不适合的精舍,而住于适合的精舍”。这里说:若与教授业处的阿阇梨同住一寺,如果那里是安乐的,则应住其处而善净业处;假使那里不安,则应迁到一迦乌多或半由旬或一由旬以内的其他任何处所去住。因为这样,如果对于业处的任何一点发生了疑问或忘记了的时候,他可以早晨起来做完了寺内的义务之后,沿途乞食而行,饭食已竟,再往阿阇梨的住所,那一天可以亲近阿阇梨问清关于业处的问题。第二天早晨,拜别了阿阇梨,沿路照样乞食而行。这样,则不致于疲劳而能回到自己的住处。若在一由旬之内亦不得安适的住处,则于阿阇梨之处对于业处中一切困难之处都应解决清楚,再三熟思业处,虽然远一点,为了修定,亦宜舍离不适的精舍而至较远的适当的精舍去住。
什么名为“不适当”呢?即于十八过失中具备任何种类者。这是十八过失:大的,新的,古的,路旁的,有泉,有叶,有花,有果,为人渴仰处,近于城市,近于薪林,近田,有不和合者居住,近贸易场,近边疆,近国界,不妥当者,不得善友者。于此十八种过失中具有任何过失者,即名为不适当的精舍,而不宜住。何以故?1、“大的精舍”:那里有很多不等意见者集合;彼等互相违背不作义务,如菩提树下的周围等亦不扫除,不预备饮水及用的水。在那里如果此比丘这样想:“我今当去附近村中行乞了”,当他拿了衣钵出寺之时,若见未作的义务,或水缸中无水,则此时应作此等义务及预备饮水等;若怠于义务而不作,则犯恶作(突吉罗)之罪;作之,则将错过时间。过时入村,所施的食物完了,能够得些什么?即在房内入禅之时,诸沙弥及年青比丘的喧声以及大众的作业,亦使其心散乱;如果一切义务都有人作,并无其他扰乱之事,象此等大寺则亦可住。2、“新精舍”:有甚多新的工作,如不参加工作,则其他比丘会出怨言。如果别的比丘们能作此说:“尊者自由行沙门法,我等当作一切新事”,这样的新精舍则亦可住。3、“古寺”:有很多修理之事,甚至连自己的坐卧之处若不修理,别人亦出怨言。然从事修理又将间断业处。4、在大“路旁的”精舍:日夜有客僧来集,若于非时而来者,则须给以自己的床座,而自己当于树下或石上而住宿。翌日亦尔,则无业处的机会了。若无此等客僧搅扰者亦可住。5、“泉”即石的井泉:为汲饮水,将有许多人集合在那里。又住在城市里为王家亲近的长老的弟子们,为了染衣到这里来,询问关于用具木槽(染衣之具)等,必须指示他们在某处某处。如是则常常忙碌了。6、有各种“菜叶”的精舍:若在那里执取业处而于日间的住处打坐,则采菜的妇女走近采集菜叶及歌唱,以各样的声调而扰乱障碍于业处。7、有各种花丛而盛开诸“花”之寺,则那里亦同样的有害。 8、有各种芒果、阎浮、巴纳萨等果实之寺:有希望采果者来求不给他则彼等忿怒或以力取。又晚间在寺的中心经行之际,若见彼等如是而对他们说:“诸优婆塞!你们为什么这样”?则他们将存心怒骂,或扰乱他而使其不能安住于此。 9、如果在南山,象腹,支提山,结旦罗山等“为人所渴仰”的山窟精舍中住,则他们想:“这是阿罗汉”!如是敬重而欲往礼拜者自四方来集,使他不得安适,如果那里对他是觉得很适当的话,则白天当往他处,而夜间可在此住。 10、“近于城市”则有异样的所缘现行。即诸取水的婢女以水瓮相摩擦而行(比丘)欲通过时亦不让道;又诸有权势者亦在寺中张其天幕而坐等。 11、“近于薪林”之处,那里有各种薪树和木材,诸采薪妇女亦如前面所说采野菜的妇女一样作诸不快之事。人们想:“寺中有树,我等可以伐它造屋”,便来采伐。在晚间从禅堂出来在寺中经行时看见他们说:“诸优婆塞!你们为什么这样做”?于是他们便任意恶骂,存心捣乱使其不能安住于此。 12、“近田”的精舍,四方都围着田,人们在寺中堆稻、打谷、晒干,并作其他甚多不适之事。又若有大财产的寺院,为寺院耕作的家属,阻止他人放牛,又不准他家应用灌溉的贮水池,于是人们取其谷穗而来示于寺僧说:“看吧!这是你们寺院农家所作的”。由于彼此的理由而诉讼,则须出入于国王或大臣的阁门。这种有大财产的寺院亦包摄于“近田”之内。 13、“有不和合者居住”的精舍,那里住着互相仇视不和的比丘从事斗争,如果劝阻他们说:“尊者,不要这样做”。他们可能反而说道:“自从这个粪扫衣者来了之后,使我们堕落了”! 14、无论近水的“贸易场”或近陆的“贸易场”,那里通常有自船上或商队等来人说:“借一个地方”,“给我一点水”,“给我一点盐”等的种种扰乱不安之事。 15、“近边疆”的精舍,那里的人们对于佛法没有信仰。 16、“近国界”的精舍,则常有国王的畏惧。一边的国王想:“那里不服从我的命令”便攻击之;另一方的国王又想:“那里不服从我的命令”亦攻击之。在那里居住的比丘,有时在这个王所征服之处行走,有时又在那个王所征服之处行走。有时未免使人怀疑:“这是间谍”,令受意外的祸害。 17、“不妥当者”,即异性之色等的所缘聚集,或为非人栖止之所,都为不妥当的精舍。据说:一位住在阿练若的长老,有一次,一位夜叉女站在他的草庵之门歌唱。他出来站在门口时,她却跑到经行处上面去歌唱。等长老来到经行处时,她又站到百仞的悬崖之上去歌唱,此时长老即回来。然而,那女子亦急速追来对他说:“尊者,我曾经吃过像你这样的人不只是一个或两个了”。18、“不得善友”的精舍,是说不可能获得善友,如阿阇梨或与阿阇梨同等者、和尚或与和尚同等者的地方,不得善友是大过失。 于此等十八种过失中,具有任何种类的,当知便是不适当的精舍。在义疏中亦曾这样说:
大寺与新寺,古寺及路旁,
有泉菜花果,为人渴仰者,
近城与林田,或住不和者,
近于贸易场,或边疆国界,
不妥之住处,不得善友者,
此等十八处,智者知之已,
具备自行乞食的乡村,不过远、不过近等五支的精舍,称为适当。世尊说:“诸比丘,什么是具备五支的住所?”
1、其住所(离行乞的乡村)不过远、不过近而相宜于往返者;4、对于住所中的住者,容易获得衣服、饮食、床座及医药者。5、在住所中有多闻、通达阿含、持法、持律及持论母等的比丘长老居住,时时可以亲近询问:“此为何?此为何义?”获得彼等能为解释其所不解者,阐明其所不明者,对于诸法中的疑惑之处得以除疑者。诸比丘,即如是具备五支的住所。这是对于“为修习禅定,舍离不适当的精舍,而住于适当的精舍”一句的详细解释。最后,还有一句话:当我们福德因缘具足时,不论学佛的在家居士或出家修行者,自然而然的福报呈现:“福人培福居福地,禅者安禅住禅林。” 愿佛、法、僧三宝加被你,一切如愿,吉祥平安,法安道隆!愿一切浪迹天涯的云水僧,在苦难艰辛的流浪途中,精进修行,证悟生命无常、苦、无我。在娑婆世界,无家处处为家,无寺处处道场,做空花佛事,兴水月道场,度无量众生,离苦得乐!